大连人俱乐部的危险气息:2020年1月1日

事实上,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经营危机不仅仅是现在发生的猝死,甚至与疫情的影响也没有密切关系。

早在更为遥远的2020年,曾经作为房地产企业投资足球的鼻祖和标杆的大连万达集团,就已经在俱乐部管理上出现了重要转变。 2020年1月1日下午,《关于继续支持大连足球的声明》出现在万达集团官网。 面对此前流传的“退出传闻”,万达集团做出了这样的声明——“由于种种原因,万达尚未获得一方足球俱乐部的股权,俱乐部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万达集团也无法继续以目前的方式支持一方足球俱乐部。” 这样的表态,让万达退出几成定局。

虽然万达后来辟谣,承诺继续拥有大连俱乐部,但将名字从大连一方改为大连人民,我们也能在2020赛季的转会操作中嗅到一丝危险的味道——大连俱乐部逆袭这几年“复兴大连足球城”的势头。 花重金引进的卡拉斯科在9月份被租借回马竞,并以2700万欧元的价格永久转会。 秦升、赵明剑也相继离队,而顶替他们的外援丹尼尔森、拉尔森、贾尼森等人的身价都在数百万欧元级别,根本不是卡拉斯科可比的。

相比之下,前几个赛季,万达无疑是红火一片。 据《德国转会市场》统计,2018年以来,大连一方在引援上总共花费了6亿元真金白银,仅少于同期志在夺冠的广州恒大和北京国安。时期。 尤其是在外援方面,哈姆西克(1800万英镑、隆东1650万英镑、卡拉斯科945万英镑、冯特500万英镑、盖坦495万英镑、博阿滕450万英镑),让万达的野心昭然若揭,体现了万达的戏剧性2020年初。

而如果把目光移开中超俱乐部,在低级别联赛中,寻求转会、拖欠工资、传闻或事实解散等情况从2019赛季到2020赛季已经司空见惯。 2020赛季开始前,上海申鑫、延边北国、南京沙业、吉林百佳、福建天鑫、保定英利、大连吉比特、深圳金鹏、银川贺兰山、广东华南虎、四川FC等11家具乐部已已确认退出或解散。 其中一些俱乐部也有房地产背景。

因此,虽然中国职业俱乐部的生存危机和解散浪潮与中国足协的中性化、限薪等“挤泡沫”政策有一定关系,但足协的举动绝不是最根本的。目前情况的原因。 。 甚至疫情造成的一系列经济影响,比如防控封锁造成的需求下降、实体经济下滑、投资者主营业务压力加大、居民直接收入下降等。俱乐部由于空场比赛,只能说是部分原因。 这些因素最多只能“让泡沫更加明显”,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立即退出”的机会窗口,但并不是泡沫本身的原因。

最本质的根源可能与两点有关:第一,投资者——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中国职业俱乐部的最初动机与后续市场发展不匹配; 其次,中国经济大政策、大布局、大理念的重要变化今年中超冠军,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营商环境恶化。

房地产开发商与中国足球的关系早在职业联赛初期就首次建立。 20世纪90年代,万达集团首次进军职业足球行业,创造了大连万达的不败王朝。 六年内四夺甲A联赛冠军,并创下连续55场不败的纪录。 古代和现代。 万达集团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万达集团官方主页显示,1998年,万达集团成为大规模跨区域开发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业务范围从大连到大连。 现已拓展至成都、长春等城市。 与此同时,大连市也成功打响了“足球城”的名号,成为当地政府向外界打造的重要城市名片——据媒体报道,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大连市还没有中国大陆的“足球城”。 熟悉的香港商人都知道大连这座城市的存在。 原因之一就是大连万达队。

万达集团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与大连在全国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形成了非常高的契合度。 政府和地产商之间是否有一种默契,各取所需,并在当地资源和扩张条件上提供帮助,从而获得地产商对本土团队的支持? 至少,没有人可以否认它存在的可能性——在多年后形成的一波房地产足球浪潮中,投资广州富力俱乐部的富力地产成为了中心珠江新城项目的赢家。广州CBD。 获胜者是拥有最多土地的人。 2000年,万达首次退出足坛后,徐明带领的实德集团接手。 虽然其主营业务不是房地产,但其发展节奏与万达集团高度相似,而且在担任当地“大佬”多年后,其翻船时暴露出来的政商关系似乎表明俱乐部投资者多年来在这项运动上投资的主要动机。

这构成了房地产开发商进入足球的第一个动机:获得资源和便利。 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无法完全脱离本土的支持。 这是真实的。 但与一般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更为紧张。 单个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在银行融资、土地拍卖、项目审批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政策影响力。 因此,借助外部力量,我们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信贷,获得廉价的土地,成功地建立项目开发。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资金流动和盈利至关重要。

一个现象是:2000年万达首次退出之前,甲级联赛的房地产开发商并没有很强的存在感。 除了大连之外,只有昙花一现的前卫环岛,于2000年转型为重庆力帆。1998年,国家福利房分配政策转向住房货币化,房地产行业开始逐步走向“住房货币化”。开启了中国职业联赛的大地产时代。 当然,发展房地产和涉足足球之间有十年的差距。 究其原因,恐怕是:进入21世纪初,中国足球形象受到极大损害,假赌盛行。 ,对当地城市建设形象的积极作用下降,地方政府不再重视足球建设。 所以,房地产开发商虽然手里有钱,却没有理由入局。 但无论如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给了房地产开发商“踢足球”的经济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恒大“勇为天下第一,开拓新玩法、新逻辑”的尝试获得了成功,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在年中决策层面再次将“中国足球发展”一个重要的目标。 这给了地方政府重新关注足球的理由,也给了资金雄厚、在房地产市场无限投机的房地产开发商入局的勇气。 动机。

政策支持提供的便利构成了房地产开发商入市的首要理由。 上述恒大的“新逻辑”已成为第二个。 2011年,许家印就曾表达过投资足球的想法。 他直接算了一笔账,“央视的广告费每秒15万元,其他地方电视台的广告费每秒几万甚至十万元。,我们队的比赛持续90分钟。你可以算一下做90分钟的广告要花多少钱?“在许家印看来,足球投入的资金与房地产销售规模完全不成比例。” 这只是百分之零点几。”

比普通广告更好的发布效果、更长的发布时间、更高的收支比,成为恒大进军足球圈的重要动力。 事实证明,恒大投资足球十年来,确实将知名度从区域性品牌提升到全国性——截至2011年底,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部署了200多个项目。 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 作为当时重要的业务赛道拓展项目,恒大集团利用2013年亚冠联赛决赛,开展了“恒大冰泉胸前广告发布”计划,让该产品一夜之间名扬全国,成为“恒大冰泉”的巅峰之作。 “足球=品牌推广载体”的逻辑。

在恒大之外,富力集团张莉也曾发出过类似的表述:足球建设、比赛都是媒体报道的。 其实这也是对公司品牌的一次提升。 虽然富力目前在广州、北京等大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才刚刚起步。 拥有一支足球队将有助于提升整体品牌。 “这句话说出来的2011年,富力集团的年利润达到了48亿元。2011赛季,中超联赛的总投资只有15亿元,有钱的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了几个亿元。经济繁荣,投入产出比良好。

政策优惠和免费宣传构成了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足球的两大动力,而共同特征之一又不同于现在外界所认知的“高投入无底洞”。 “环节——投入产出性价比。在恒大、富力坐上牌桌的那些年,尽管他们的手艺与国安、申花、鲁能等老牌豪门相比相当“粗放”,但人气当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每年巨大的利润带来的资源和宣传成本下降,拿地渠道拓宽,品牌建设效果显着,让房地产开发商“虽然这个行业通过持续销售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但由于所处赛道不断扩张,公司本身也存在着“不扩张就意味着不扩张”的风险。不断加杠杆、举债买地、吹大泡沫,让他们在宣传、资源环节上追求性价比。 当时,投资足球是一项相对有利可图的生意。

然而,如此良好的势头却导致了彻底的泡沫,“政策优惠”和“社会关注”形成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足球越来越受到高层的重视,结合恒大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愿意瓜分这块蛋糕。 其中,不仅包括万达这样的全国性地产企业,还包括华夏幸福、阿尔滨等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 而且,即使房地产与政策的关联度不高,但随着房地产有出路,苏宁、上港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开始争先恐后地入局,进行自己正在进行的“业务多元化”战略,发展副业。 道,淡化对主业的依赖,把鸡蛋放在更多的篮子里,试图在决策者亲自参与的足球产业“复杂材料”中分得一杯羹。

进入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收购预期也越来越高,导致激烈的竞争下投资规模急剧扩大。 2010年到2011年,中超联赛的总投资只有5亿到15亿,而领头羊恒大只购买了克莱奥、穆里奇这样的数百万美元的外援,而1000万美元的孔卡就足够了震惊整个联盟,让他们有一种神降临人间的感觉。 截至2019年,中超联赛总投资已达150亿元。 这几年,国内外球员的转会费和工资有多高,大家有目共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尴尬的结果出现了:恒大紧随富力等地产商今年中超冠军,因为当时环境下的“投入产出性价比”而瞄准了足球,并且随着投资量的门槛上升,所有的船都升起来了,这个性价比已经不复存在了。

从外部环境来看,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跟随其进入红海的企业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首先,随着经济转型的到来,国家力争将主要经济产业向第三产业消费业转移。 第一个阻力是造成家庭债务压力的房贷部分——近一两年、年中,官员不止一次强调“居民去杠杆、降负债”的目标。个人部门的负债率。” 上个月,央行再次重申“防止消费信贷流入非消费领域”的目标。 显然,我们决心抑制消费信贷中的“清消费、实房贷”现象。 从近期公布的1月份社会信用数据来看,居民领域中长期信贷规模仍在增加,且金额明显高于消费类短期信贷规模。 1月份房价指标中,一二线价格涨幅也再次环比上涨,充分表明购房需求持续受到抑制。 在此情况下,各地再次推出新一轮抑制投机性购房举措,严厉打击假离婚等行为,坚决抑制房地产需求。

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政府的手段则更加严厉。 去年提出了房地产企业融资三条红线政策,根据不同负债率水平极大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水平。 据专家测算,即使三条红线全部达标,房企所能筹集到的融资水平也远非往年的正常范围。 此外,央行将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并在资产端对抵押贷款占信贷总额的比例制定了严格的规定,进一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准入。房地产公司。 房地产企业在国内市场加杠杆、获取信贷和社会融资的能力受到极大影响——三道红线之下,只能加大现有项目的推介力度,当前的需求受到抑制。 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不得不降价促销,尽快出售,获取销售回报,这样才能在不增加/减少负债率的情况下获得可用资金。 但银行信贷的卡顿,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金融环境,只能选择利率较高的海外发债,获得的资金只能更多地用于新债偿还旧债,而不是投资和扩建土地。购房——这也是房企1月份发债后的主要目的。

最终,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变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一两年,央行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利率传导机制,取消存款基准利率,加大MLF锚定LPR利率的作用。 不再频繁降息和大规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数量宽松,但主要采用逆回购、MLF、TMLF等中短期阶段性措施,便于随时松紧调控。 央行刚刚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报告中明确“不注重数量,注重价格”,这与此前央行“注重市场利率传导”的表态一致。利率并关注DR007利率价格。” 这一转变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过度通胀,另一方面也保证流动性准确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房地产,以及银行间融资等高杠杆领域(尤其是今年开始) (房价在CPI中的权重上升,进一步强化了通胀反映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的能力,使得国家后续更容易扩张和释放货币流动性)。

在央行马骏提出“货币需要转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都存在泡沫”之后,虽然央行孙国峰立即纠正“不会出现大转向”,但毕竟,只是“不大”,而不是“没有”。 货币转移增加了企业基于市场利率的融资和信贷成本。 其中,房地产企业因定向打压、限制购房投机性需求,在资金准入方面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今年中超冠军,以及苏宁等与房地产企业同桌、同舟共济的企业,仍然有资本和勇气继续投资那些房地产企业。规模猛增。 职业足球? 疫情、中立、薪资限制,恰恰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辞职借口。

或许,这也是这个足协“诚实”的一面。

无论你是否中立,无论你是否限薪,中国足球投资其实早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在边缘摇摇欲坠。 而你的一系列政策,让他们顺理成章地把责任推给你,让球迷发帖“中国足协最应该解散”。 推开即将倒下的球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必要的一巴掌,让这起自杀事件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他杀。

至于影响? 也许不会有什么影响。 毕竟,苏宁不是解散风潮的始作俑者,也不是环境恶化的推动者。 它既不是一切的开始,也不是一切的结束。

它只是沧海一粟,大浪中的一浪——顶多只是比其他浪大一点而已。

标签: 今年中超冠军